趨于數字化的房地產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9-20 14:33:51 點擊:
無論是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還是出于發現新需求的目的,數字化都是加速行業精細化運營的必然結果和必由之路。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房地產信息市場已經逐漸成熟。如
無論是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還是出于發現新需求的目的,數字化都是加速行業精細化運營的必然結果和必由之路。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房地產信息市場已經逐漸成熟。如今,房地產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網絡、設備、軟件的購買和使用,已經逐漸滲透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
從發展來看,我國房地產信息化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傳統的軟件管理階段,以財務軟件為基礎,涉及客戶關系管理、項目管理等核心業務;二是圍繞系統集成的集成化ERP軟件管理階段;第三是圍繞垂直業務的SaaS和云轉型階段;第四,是滲透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全方位云化、智能化階段。往下看,目前國內房地產信息化廠商處于第三、第四階段,涉及全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呈現加速趨勢。
房地產正在數字化。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房地產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顯示,到2021年,中國房地產數字化市場規模約為100億元,同比增長7.2%;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9%。從單個增長率來看,數字地產市場的增長率并不高,但這并不影響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
一是因為房地產具有長尾屬性,涉及主體眾多,且難以實現標準化,造成了數據采集難、治理難等問題。短期來看,數字化建設的成效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以行業主體為例,房地產商數字化進程走在行業前列,付費意愿高,但其他主體仍在觀望;從企業規模來看,頭部房企的數字化嘗試起步較早,進程較快,基本斷層類型領先于中腰企業;從應用場景來看,圍繞C端環節的“流通交易”數字化最為蓬勃,產業鏈末端的“空間運營”環節是大藍海市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傊?,房地產數字化市場的“不平衡、不均衡發展”決定了目前行業數字化還存在一些堵點。
其次,由于國內房地產數字化滲透率仍然較低,且受國內房地產市場短期下行影響,整體增長有所放緩。中國經濟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房地產產業鏈軟件解決方案滲透率達到0.1%,遠低于美國市場的1.55%,潛力巨大。但由于宏觀因素,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速度過快,在一定程度上對房地產數字化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房企破產引發的連鎖反應,項目延期、停工等。).
第三,從需求端來看,隨著房地產擴張時代的結束,房企加快了經營方式的轉型,這為數字化提供了全新的契機。隨著土地收儲、金融政策的收緊和“三條紅線”的出臺,國內房地產市場開始加速出清,大房企降本增效意識不斷增強,粗放式的“三高模式”告一段落。房地產、項目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的數字化需求持續增加,為全行業數字化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供給端來說,圍繞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房產數字化已經演變為一個垂直的、綜合性的數字化廠商。比如,面向中小房企的產品會更注重模塊分解和可配置性,面向大型房企的產品會更注重能力集成和可擴展性。
總的來說,雖然房地產數字化短期內仍有波動,但長期不會改變房地產市場數字化的大趨勢。中國經濟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國內房地產產業鏈軟件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95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8.2%,有望保持較高增速。
大蓮轉向一站式平臺
作為眾多涉足房地產行業數字化的廠商之一,從工程造價起家的廣聯達,如今已經發展成為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數字化建筑平臺服務商。這種變化的背后,有多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廣聯達深耕建筑工程領域2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數據。這些寶貴的資源為其大力推進建設項目管理數字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廣達成立于1998年,最早從事鋼筋統計軟件和圖形計算工程軟件的企業開發,其自主開發的造價軟件在建筑行業信息化和后期數字化中占據“C位”。
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加強,房企業績明顯下滑,很多房企的數字化意識開始增強。廣聯達也改變了服務模式,從賣軟件轉變為云SaaS服務,從而推出了業內第一款云成本產品,商業模式也轉變為SaaS模式,從而開啟了云轉型。自此,廣聯達以“數字建筑”為主要著力點進入地產股市場,將業務延伸至物業服務、資產管理、社區服務等領域,從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增長點。
可以說,正是因為其在房地產行業的長期深耕,才能夠敏銳的察覺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微妙變化。同時能夠與時俱進,根據行業形勢及時調整航向,從而不斷發現符合自身特點的新業務類型,從而一步步形成項目管理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布局。
另一方面,現有的品牌資源、用戶資源和軟件服務能力為其平臺發展提供了很多幫助。中信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廣聯達在工程造價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60%,位居行業第一;依托龐大的業務量,廣聯達云訂閱收入已超過50%,業務續費率保持在70%-80%以上的高水平。依托這些優勢,廣聯達“平臺+構件”戰略得以成功實施,其開放的BIM平臺與其構件業務形成了良性互動,很好地滿足了房企個性化、產品規?;?、交付高效化的實際需求。
明遠云從垂直向閉環擴展。
和廣聯達類似,作為一家銷售軟件公司起家的公司,明園云最早做的是幾個大型樓盤的銷售系統和客戶管理。此后,隨著公司業務的擴大,其軟件服務行業也逐漸擴展為ERP系統。憑借該業務,明源云在巔峰時期一度占據相關市場的領先地位。即使是用友、金蝶等ERP巨頭,也要向明源云繳納端口使用費才能進入這個市場。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新常態,云服務加速發展,再加上明源云沖擊a股屢遭失敗,種種因素促使明源云意識到單一業務已無法支撐其進一步擴張。要想打破局面,必須從云轉型和產業鏈拓展中尋找機會。
一方面,隨著房地產市場因各種因素進入下行期,房地產市場在銷售和獲客方面遇到了較大問題,促使明源云曾經賴以為生的ERP業務面臨沖擊。根據明園云8月22日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財報,公司營收為人民幣8.81億元,同比下降9.5%;調整后凈虧損達人民幣3.43億元,同比下降277.1%。其中,ERP解決方案收入2.12億元,同比下降49.8%,占總收入的24%,成為影響收入增長的關鍵因素。BIM技術
對于ERP業務的下滑,公司在財報中給出的說法是,由于終端對ERP解決方案的態度更加謹慎,部分項目延期或取消,交付和執行周期拉長。換句話說,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的狀態下,很多房企,包括明源云服務的部分百強房企,也在收縮戰線(比如一向穩健經營的碧桂園,也下調了年度業績指引)。在這種形勢下,明遠云必然會受到房地產供求市場變化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除了ERP傳統業務,明源云圍繞SaaS云解決方案的業務逆勢增長。財報顯示,明遠云SaaS產品收入達6.69億元,同比增長21.3%,實現逆勢增長。據悉,在這部分業務收入中,云科、連云等部分收入受項目延期影響,持續下滑;但是,明源云的SkylinePaaS平臺為開發者帶來的收入大幅增加,因為開發者對信息平臺的應用需求顯著提升。
從明源云新舊業務的劇變中,可以看出明源云在戰略轉型上的遠見。事實上,對于深耕房地產行業的垂直SaaS企業來說,有限的市場空間是他們將面臨的最大風險。近年來,受疫情、樓市調控、供需變化等結構性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正加速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
在此背景下,住宅開發銷售下滑成為大勢所趨,這也是推動明源云從傳統ERP向智慧云SaaS積極轉型,同時大力滲透到房地產運營管理、智慧社區管理、物業管理等領域的關鍵。從長遠來看,這種從單一服務向更全面服務的轉變可能會成為未來促進業務增長的必然趨勢。
精品成房地產未來趨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房地產調控的常態化,房企不再追求單獨的資本紅利,而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來釋放管理紅利。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房地產企業不再追求滾雪球式的資本后,房地產本身的產品定位和服務屬性更加清晰,房地產企業對企業數字化帶來的降本增效需求上升。過去,在房地產“高速擴張”的時代,房子建不建并不重要,因為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增值”來獲取利潤,“投資品”的特性使得其自身的產品屬性和服務屬性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強,或者說沒有那么重要。
目前房企面臨“收緊財務杠桿”的挑戰,面臨供需結構失衡(城市人口峰值)、投資“魔杖”失靈等風險。在這種形勢下,以前囤積的用于住房開發的土地現在面臨著“貶值”的風險,現有庫存(現房)也面臨著銷售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房企開始將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商業寫字樓和共享商業中心,以期通過數字化打通各個運營管理環節,提升整個前后臺的運營效率,從而促進企業控制各個環節的成本。
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進入存量經濟時代,各環節的數字化有利于企業借助大數據挖掘新需求,幫助企業找到新的增長點。以往房企對住宅用戶的服務需求大多只停留在物業服務上,很少了解用戶需求的其他細微變化。但現在,借助云上全方位的資產運營,房企可以在用戶突然激增的某個需求中,找到全新的機會發展新業務,大幅降低試錯成本,從而幫助企業快速打開局面。比如空間管理服務(如萬物云)、智慧社區服務等。,之前在行業內圍繞物業管理延伸的,都是數字技術與新需求、新場景相結合的產物。
總的來說,無論是為了降本增效,還是為了發現新的需求,數字化都是加速行業精細化運營的必然結果和必由之路。